案例回顧:
劉女士,51周歲,進城務工人員。
劉女士的心理問題是從幾年前席卷當地的一場洪水開始的。那次的特大洪水奪走了同村許多人的生命,她和丈夫以及兩個孩子幸免遇難。但是這場災難給她的精神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創傷。從那時開始,她經常會夢見洪水向她們一家人襲來,為了逃離洪水,她一直不停地跑著。整件事在她的夢里會一次又一次地重復發生。接著,她的精神開始變得麻木,情感遲鈍,對發生在周圍的悲傷和快樂的事情沒有感覺:“一年后我的父親去世,我甚至連墓地也沒有去,我一直沒有感覺他已經永遠地離我而去了?,F在,那些在我身邊死去的人,也不像水災之前那樣使我悲痛了……父親的去世也沒有使我感到痛苦。我沒有了以前那種對死亡的感覺,它不再像過去那樣影響我”。
這種狀態已經嚴重影響了她本人和家庭的生活。作為慈愛的母親,她以前喜歡烹飪,喜歡做針線活,喜歡整理屋子,總是在不停地做家務,給丈夫和孩子一個溫暖的家。但是現在,那些對她來說都似乎沒有任何意義,她感覺自己正在忽視孩子,已經不再進廚房了,也不做任何家務。連著三個星期,她甚至都沒有為孩子煮過一頓飯菜。
最近,她還出現了嚴重的焦慮癥狀,對任何事情都是高度警覺,稍有風吹草動就覺得心驚肉跳。尤其是與“洪水”相關的事情,甚至在天氣預報中聽說下雨,也會有恐懼反應。
“每當下雨或有暴風雨來臨,我就不由自主地緊張,不停地在屋里走動,以至于會突然爆發。如果天氣預報說有暴雨,晚上我就睡不著覺。我告訴丈夫:“不要把孩子的衣服脫掉,讓他們穿著衣服睡覺。要是我看見大水來了,就把你們叫醒?!蔽也凰X,就這樣整夜醒著?!?/span>
最令劉女士感到苦惱的,是她曾經的鄰居。兩家人非常要好,情同姐妹,但是洪水到來的時候,鄰居家的六個人全被淹死在屋子里。
心理名詞:創傷后應激障礙
心理解讀:
這種在創傷性事件之后產生的嚴重而持久的情緒障礙,被稱為創傷后應激障礙,是心因性精神障礙的一種。心因性精神障礙是一類由心理社會因素所造成的精神障礙,可以分為適應性障礙、急性應激反應和創傷后應激障礙。
適應性障礙是一種比較短暫的輕度煩惱狀態及情緒失調,常常影響到患者的社會功能,但不會出現精神病性癥狀。
急性應激反應是由于突如其來而且異乎尋常的強烈刺激導致的精神障礙,表現為茫然、麻木、注意范圍狹窄、定向力障礙、言語凌亂,有的還會出現木僵癥狀,而有的則表現為激越、活動增多而無目的、伴有強烈的焦慮和恐懼。急性應激反應通常在強烈的精神刺激之后數分鐘至數小時發病,大多歷時短暫,可以在幾天內恢復,愈后良好。如果一個月內仍未緩解,就不是急性應激反應。
而創傷后應激障礙,是指一個人在經歷超乎正常經驗之外的心理創傷事件后,仍然在內心一再重現該創傷經歷,對外在世界的反應變得遲鈍,并出現自律神經及認知功能等方面的障礙。癥狀多數在遭受創傷后數日至半年內出現,大多數病人一年內恢復,少數病人持續多年不愈而成為持久的精神病態?;颊叩牡湫吞卣鳛椋悍磸椭噩F創傷體驗,控制不住地回想受創傷的經歷,反復出現創傷內容的噩夢,反復發生錯覺、幻覺或幻想形式的創傷性事件重演的生動體驗;持續性的警覺性增高,表現為難于入睡或易驚醒,注意力集中困難;持續回避,表現為極力不去想與創傷性經歷有關的事,避免參加能引起痛苦回憶的活動場所,對周圍環境的普通刺激反應遲鈍。
能夠引發應激障礙的創傷性事件,往往具有異常驚恐或災難性質,事業失敗、婚姻沖突、親人死亡、離婚、慢性疾病等打擊并不包括在內。一般而言,能夠引起創傷后應激障礙的事件包括:
1、自然災禍,如洪水、地震等;
2、人為的意外災禍,如丁.業事故、火災、車禍等;
3、有意的人為災禍,如戰爭、強暴、酷刑折磨等。
這些創傷事件有可能并不伴有肉體的傷害,但是都必然含有心理創傷的成分,包括極度恐懼、無助、失去控制及死亡的威脅等。也就是說,僅僅是目睹這些創傷事件,也有可能因為極大的心理震撼而引發創傷后應激障礙。早在1666年,倫敦作家塞繆爾曾經目睹了著名的倫敦大火。這場大火燒毀了半個倫敦城,不僅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而且使整個城市一度陷人混亂之中。作為這個事件的報導者,塞繆爾沒能逃脫這一可怕事件的影響。他在6個月后寫道:“很奇怪,由于對火的巨大恐懼,我經常在夜晚醒來。因為總是想著那場大火,我不到凌晨兩點就再也睡不著了?!?/span>
對有些人而言,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癥狀直到很多年以后才出現。部分患者的癥狀在發病6個月之內緩解,而其他患者的病程可能更長。在經歷心理或身體創傷以后,女性罹患創傷后應激障礙的幾率是男性的兩倍。此病經常伴隨抑郁、酗酒或其他焦慮疾病一起出現,治療比較困難,所以應盡早對創傷患者進行心理干預。